到201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发展到6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000家,力争实现比2012年翻一番。到201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万亿元以上,专利拥有量占全市60%以上。到2015年,开发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明显优于行业同类产品的“杀手锏”产品300个,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年缴税额1亿元以上,产品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或在国内领先,细分行业国内排名前三位)100家,建成10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研发新高地,形成3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未来三年,本市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完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兼薪及鼓励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休学创业等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引进研发团队和科技人员创办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数据库,制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图,实施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工程。到2015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万家,其中新创办1万家,引进1.2万家,转型升级8000家。
本市将进一步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实施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每年从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中遴选出100家行业排名居全国前列、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通过实施以企业为主导的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巨大、在本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的“杀手锏”产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引进聚集一批外资研发机构。实施知识产权“千企万家”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促进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专利产品。到2015年,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0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00家。
同时,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通过建设科技研发新高地、创新创业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联盟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培育形成3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聚集科技型中小企业4万家以上。组织重大科技专项,搭建重大创新平台,对“一线两带”(京津科技新干线、津西南研发转化产业带和海河中下游研发转化产业带)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构筑现代医药、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医疗与高端器械、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物联网与信息安全、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机、生态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数字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现代农业与种业等科技研发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