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跨学科整合组建智能制造交叉平台
天津大学校园内,二三十位硕博研究生和近十名老师正聚集于应用数学中心这方全新的平台上。他们来自于数学、计算机等不同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也各有侧重。但现在,所有人拧成一股绳,让多学科交叉、融合汇聚成创新的源泉。而目标只有一个──针对人工智能,与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已走出首届毕业生。
这样的平台在天大还有很多,每一个都是学科交叉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也是技术研发平台,将为国家和天津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当前,天津大学正在布局“双一流”建设,学校围绕国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把机械、测量、自动化等天大老牌的工科学科组织起来,发挥各自优势,组建“智能制造”双一流学科平台。
日前本市成功举办首届智能大会,提出要培育“大智能”创新体系,加快打造“天津智港”。这对天津高校提出了更大命题。如何引领知识创新,并源源不竭为“天津智港”建设注入智力支持,挑战摆在了天大人的面前。
目前,“天大超级大脑计划”正在实施,该计划以人脑为核心、机脑为路径、云脑为中枢,三脑合一,致力于将未来脑—机接口相关技术发展成下一代人机交互、通讯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可靠技术。同时,天津大学从2016年开始建设无人机驾驶学科交叉平台,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突破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运筹优化、环境感知、车载大脑、网络安全、智能道路等关键技术,希望系列技术能尽快实现产业化应用。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教授吴偶表示,中心已在人脸识别、前置全景技术、文本挖掘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此外,天大计算机和软件学院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成果,为互联网+健康服务提供了算法基础,服务于先进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无人驾驶和海燕先进海洋探测等项目,先后在国家民生、医疗、国防等重要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推广应用方面,天津大学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与智能研究、应用、服务体系。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表示,天大既要聚焦学术前沿,永攀高峰,力争打出国际影响力。如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学校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用于制造业的并混联机器人,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同时,天大也要聚焦天津市及国家重大需求,在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数控、先进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组织天大优势学科联合攻关,服务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现“天津制造”转向“天津智造”,为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贡献天大的力量。
平台是重要载体,而人才则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新一轮科技浪潮下,全球不少顶级大学已经专门开设相关专业。钟登华校长认为:智能时代不断涌现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云医院、智能安防系统等新兴产业和业态,这些领域均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更新改造传统工科专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6月,教育部首次提出“新工科”的概念;2017年4月,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发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新工科建设就是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服务发展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育战略。 对此,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明东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具备典型的“新工科”特质,有望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对新形势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大学近期正在积极筹备申办医学人工智能方向的“新工科”专业,希望以“智慧医疗”重大需求为牵引,面向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医学相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高校、研究院所、高科技医疗企业培养输送医工复合型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