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我市与北京市签署进一步加强京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制定的10个方面23条合作事项,两市将推动创新资源、空间资源、政策资源互补共享,推进多领域深层次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推进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尽快出台两市支持科技园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建设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产业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园区。加大承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继续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鼓励在京科技服务资源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投资或业务延伸。
加快打造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合作开发管理模式,实施联席会、管委会、公司三级开发管理模式。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进产业对接。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一体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创新合作机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共同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在京津合作示范区开展合作,将该地区打造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之一、京津深化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台、区域改革创新发展的试验基地。
推进“通武廊”区域合作。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合作和链条式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探索建立“通武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研究解决跨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问题。
加强生态联防联治和能源供应保障。优化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环保领域科技标准合作。完善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协同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区域散煤清洁能源替代等工作。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和森林防火联防联控。
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实施京滨城际、京唐城际铁路项目,推动解决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全线绕出北京市域问题,加快推进北京市通清路及天津市高王路对接工作,做好北京市靠烟路与天津市马营路道路工程项目前期研究和项目对接。共同争取国家对纳入京津交通一体化的高速公路项目给予支持。加强跨区域联合执法合作,提升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水平。深化京津交通应急联动合作。
推进产业和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健全产业对接协调机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设立。引导支持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北京科技型企业在津设立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引导天津领军企业及领军培育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机构,共建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联合实验室或协同创新中心。
共同推进营商环境改善。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协作机制。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统筹协调机制,依法依规精简前置审批事项。推动政策统筹衔接,建立区域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奖惩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联合协商和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跨地域执法协作。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金融、技术和信息、产权、人才、土地等市场一体化。
推进京津旅游合作。建立统一的区域旅游营销联盟,联合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联合策划组织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打造京津冀运河旅游“黄金走廊”,深化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整合两市旅游项目资源,联合进行旅游项目招商活动。优化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推动实现京津离境退税互联互通,推出适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跨区域旅游线路,实现“一站式”畅游京津,推动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交通、人才队伍及行业管理体系。
共同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口岸合作,发挥天津港口资源优势,为北京打造便捷出海口,深化天津港口与北京各物流基地物流合作,支持平谷国际陆港拓展业务,健全空港口岸通关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做好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通关服务保障,加强口岸信息化合作,健全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工作合作机制,支持北京复制推广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强开放型经济合作,研究推动政策延伸互享机制,共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加强服务贸易规划、促进体系建设等合作交流,携手开拓境外服务外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