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天津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发布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相关负责人就《实施意见》相关问题作出解答。
以下为问答实录:
问: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成效显著,请问为什么要出台《实施意见》,有何重要意义?
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素质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体系,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以及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今年1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关键性制度设计,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重大节点,更是我们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为契机,今年7月中旬,市委和市政府两办正式印发天津市《实施意见》,我市成为继山东省后全国第二个出台地方《实施意见》的地区,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制定,填补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的制度空白,是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设计和总体部署,是各地党委、政府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指导和遵循。
问:刚才您提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对“现代”应如何理解?
答:结合中央要求和我市实际,我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就是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挥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二是建设理念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体现统筹建设、协同推进、开放多元、创新发展的要求,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和群众等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文化法律规章制度,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依法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加快我市文化服务管理由政策指令为主向法治规范为主转型。四是服务内容的现代化。就是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供给符合时代精神和人民期盼的优秀文化产品,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五是服务方式的现代化。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综合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传播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问: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实施意见》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明确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二部分,指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从均衡发展、增强动力、加强内容供给、推动科技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等五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任务。包括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水平、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各级政府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提供支持、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优秀文化产品供给、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建立协调机制、加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等。第三部分,制定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资金支持、队伍建设、法律法规等四方面予以保障。组织领导方面,明确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组的基本构成。经费保障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队伍建设方面,要求落实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1至2名工作人员的政策,并配置有财政补贴的村、社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方面,适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地方性法规,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