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天津市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天津市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7-03 13:13:31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状况
       1.总体概况
       天津是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化学工业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国内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天津石化产业已形成石油天然气开采、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了用现代石油化工提升改造传统化学工业,率先实现园区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天津石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2015年全市拥有石化企业711家,资产总额3756.57亿元,从业人员15.73万人;全年实现产值4024.32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5%;利税总额731.20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2.5%。
       2.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和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带来的严重冲击,天津石化产业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上水平,以高水平规划为先导,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总量、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石化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2015年实现总产值4024.32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5%;实现利税731.20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2.5%。拥有企业71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已达5家,其产值占石化产业的39%以上。
       (2)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按照 “双城双港”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的南港工业区,作为天津未来10-15年承接重大石化项目的主要承载地。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明确天津南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推动天津石化产业向南港工业区聚集发展。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炼油、乙烯等重大龙头项目,加速产业链条延伸,实现上中下游产品循环利用。新建项目均属于规模经济、上下游集聚对接项目,属于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项目。加快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有机结合,淘汰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等落后工艺和装置,形成了一批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初步实现了用现代石油化工提升改造传统化学工业。
       (4)产品规模显著提升。油气开采、炼油、乙烯等产能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油气产量达到3500万吨。中国石化天津大乙烯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的中俄炼化一体化将成为新的标志性项目。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装置名列国内一流水平、达到世界级规模。聚丙烯单套装置规模亚洲最大,原盐、低盐重质纯碱、聚氯乙烯、顺酐和工程轮胎等产能和产量在国内同行业居首位。苯酚/丙酮、苯乙烯、ABS树脂、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聚醚、丁苯橡胶、聚甲醛等产能和产量居国内前列。
       (5)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坚持行业内上大压小、以新代旧,推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重点产品节能减排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与“十一五”末对比,资源消耗指标明显降低,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5%,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20%。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明显升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95%提高到97%,中水回用率由60%提高到8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低于98%提高到接近100%;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5%,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15%。新建项目增加的排放总量全部通过削减原有存量的排放量解决。
       (6)科技创新明显加快。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技术装备国产化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国石化炼油和乙烯设备国产化率分别达到91.5%和78%,创造了国内在建同类装置中国产化率最高的新记录。自主开发了吸附结晶分离组合工艺、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成套技术、顺酐催化剂、农业子午线轮胎、氯乙烯加氢除乙炔、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等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海工装备国产化、海水综合利用、精细化工分离、新能源新材料开发等技术加速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天津石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产业布局集聚有待强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有待完善,行业创新能力亟需加强,产业竞争力有待增强,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安全和环保压力较大等。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1.国际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资源控制、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产业体系发生变化,国际石化产业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期和创新升级期,呈现出五大趋势:
       (1)多重心发展格局成为新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国公司逐步调整战略,巩固本土石化产业发展;以中东为代表的石化企业,利用低廉的原料优势,扩大装置规模,成为推动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加工和消费市场。
       (2)基地化和规模化成为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一体化成为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石化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多个大型一体化石化基地,如美国墨西哥湾化工区、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区、韩国丽川化工区和新加坡裕廊化工园区等。全球炼油和石化装置加速趋向大型化和规模化。
       (3)战略新兴产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精细化、系列化、专业化成为世界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向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及生物化工等战略新兴产业转移,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加工深度,实现产品的精细化、系列化、专业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4)技术进步成为重要推动力。世界石化产业趋向高技术不断应用其中,智能信息化集成、高新技术与石油化工产业广泛结合,为石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了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同时,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催化新材料、化学工程新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石化领域的应用,必将推动石化产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5)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模式。世界石化产业向清洁化方向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实现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全过程的清洁化。同时,主要跨国公司普遍实施责任关怀,倡导绿色化工,危险化学品监管进一步增强。
       2.国内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石化产业逐渐步入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呈现出五大趋势:
       (1)产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我国石化产业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其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模式从增量扩能转向转型升级,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促进全行业向质量和效益演进,向价值链高端演进。
       (2)结构调整处于关键的转折期。我国石化产业的投资方向和布局发生了重大调整,逐步转向高技术、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先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升高端石化产品的比重。
       (3)园区化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规划了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江苏连云港、辽宁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福建古雷七个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集聚产业区域,形成了一批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化基地和具有特色的化工园区。
       (4)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国正在快速推进工业现代化,努力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对化工产品品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依靠技术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原料多元化进程,推动技术装备国产化,实现高端化发展、差异化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节能减排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题。石化产业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未来我国石化产业节能减排的重点是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领域加大治理力度。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
       (三)“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1)全球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中国正在加快同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区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区域贸易一体化进程也将加速,为中国石化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凭借优越的区位市场和良好的港口交通条件,天津必将成为国内石化企业聚集区域。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机遇。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石化及化工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烯烃、芳烃及部分基本化工原料等缺口仍然较大,60%以上的高端产品长期依靠进口,为国内石化产业提高自配水平、石化产品升级换代及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国家赋予天津的多重战略机遇。天津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国家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南港工业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为天津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4)天津建设国家级石化基地的现实机遇。按照“双城双港”总体发展战略,开发建设200平方公里的南港工业区,以承接重大石化产业项目为重点,以现代港口物流业为支撑,建设港化一体化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实现石化产业的集约、聚集发展。
       2.面临的挑战
       (1)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复苏时间表不明确,原油价格走低、综合成本上升、产品价格震荡,市场需求增长有限,总体供大于求,特别是中东地区低成本石化产能集中释放,给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2)资源环境。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淡水资源匮乏,土地供应紧张,环境容量不足,能源对外依存度较大,持续发展的保障基础还不够牢固。
       (3)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够合理,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发展方式转变面临巨大的挑战。
       (4)稳定压力。国内各地相继发生以抵制PX为代表的群体事件,以及社会公众“谈化色变”的心理,对石化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稳定压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按照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改造提升天津传统产业。发挥天津石化产业临港临海的区位、产业基础、港口物流、市场辐射等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模式,突出特色、集聚资源,做优做强做大石化产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实施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生产,努力实现天津石化产业由重变轻、由污变绿、由粗变细、由散变聚、由量到质,形成具有世界级规模,现代化水平、国际竞争力突出,综合效益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带动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总体定位
       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战略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循环、清洁、节能、安全和环保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源优化为基础,依托便利的港口条件和优良的区位优势,整合石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石油开采、炼化共聚、轻工纺织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全力争取将天津南港工业区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发展战略
       1.坚持转型升级。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点建设南港工业区,推进产业链空间整合,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聚集发展。提升改造传统化学工业,培育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天津石化产业升级版。
       2.坚持创新驱动。全面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石化研发转化基地,集聚高端研发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率,实现石化产业由制造基地向智造基地转变。
       3.坚持协同融合。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协同融合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为主线,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吸纳石化央企总部、地区总部及研究设计单位来津发展。推进产业融合,优化区域布局,统筹资源分配,提升产业层次,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对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为方向,构建节约型、集约型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安全环保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园区全封闭管理体系、安全应急体系、环境监测和检测双保障体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以及责任关怀体系,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严控项目环保水平,做到废弃物固体资源化、气体无害化、液体减量化,力争实现污染物宏观零排放。
       5.坚持开放合作。全面对接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国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技术、资金和资源,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与国际发展模式全面接轨。推进产业融入“一路一带”战略,鼓励重点企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党中央对天津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顺应国际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天津石化产业立足园区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南港工业区,实现集约、集聚、集中发展;立足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以多元化烯烃路线为龙头,建立现代石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高端石化产品,实现传统化学工业转型升级;立足科技创新,集聚高端研发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率,填补国内空白;立足发展互联网+能源化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际化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具体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20年,石化产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增加值1800亿元、利税总额1100亿元。建成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储备基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原油加工等大型能源储备及炼化装置,乙烯、甲醇制烯烃、芳烃、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等十套百万吨级石化生产装置。培育几家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大型石化企业集团。拉动周边区域及相关产业投资发展。
       2.空间布局。坚持园区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方向,整合现有化工资源,淘汰分散在各区县的小化工企业,实施渤化集团“两化”搬迁改造,引导企业逐步向南港工业区集聚转移,实现集约、集聚发展。重点建设南港工业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港化一体化的国家级石化产业聚集区。临港经济区化工区和大港石油化工区存量石化产业集群限制新增规模、优化提升、完善调整。
       3.结构调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装备水平,突破关键技术,形成竞争优势。以炼油、乙烯、甲醇制烯烃工程为龙头,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为方向,优化原料供应格局,提高产业能级,提升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互动共建,重点打造以炼油乙烯芳烃为龙头的基础炼化、原料多元化及低碳化、化工新材料高端产品、公用工程循环经济、石化研发孵化转化、石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六大产业集群。促进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的有机结合,与轻工纺织、橡塑加工的有效对接,实现用现代石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化学工业。
       4.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和能量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产品链,带动聚烯烃、聚酯化纤、合成橡胶、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从原油开采到炼油、乙烯、化工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原油产量达到4000万吨;建设原油及成品油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基地,原油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吨;建设中俄炼化一体化、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炼油乙烯扩能改造、渤化集团“两化”搬迁改造等项目,炼油总能力达到3300万吨,乙烯总能力达到260万吨;建设世界级规模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苯乙烯(SM)、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和聚碳酸酯(PC)等大型石化项目;建设精对苯二甲酸、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及表面活性剂、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醚和聚合物多元醇、有机硅等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下游项目。
       5.技术进步。加快推进产业技术进步,行业整体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重点企业产品技术与服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石油天然气工程、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关键技术与工艺取得突破,发展共氧化法、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非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乙烯氧氯化法生产聚氯乙烯等国际先进技术。石化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6.节能降耗。坚持资源和能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15%以上,单位增加值水耗降低15%以上;单位增加值SO2、COD排放量下降10%以上。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型炼油装置吨原油加工耗标准油低于60千克,大型乙烯装置吨乙烯加工耗标准油低于400千克。投资强度达到80亿元/平方公里。
       7.生态环境。严控项目环保水平,环保排放总量不突破现有环境总量。上大压小、以新代旧,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气体排放无害化,有效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机废气,安装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系统,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建设环境检测和监测双保障安全系统,以及污水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实现安全和谐发展。石化化工园区应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
       8.公用工程。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公用工程,集中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优先使用淡化海水,实现公用工程共建共享,能源、水源的统一供给、梯级使用,降低消耗,提高综合利用率。同时,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支持园区大型综合性石化化工项目自主建设配套公用工程等设施。
       (三)指标体系
       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制定天津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指标。预测到2020年,天津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投资强度达到80亿元/平方公里。
       2.资源消耗指标。预测到2020年,天津石化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低于0.7吨标煤/万元、水耗低于11.5吨/万元、用地低于2.2万平方米/亿元。
       3.资源综合利用指标。预测到2020年,天津石化产业固体废物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废气实现减量化,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为100%;工业废水实现资源化、宏观零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80%以上。
       4. 环保指标。预测到2020年,天津石化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低于0.6千克/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低于2.5千克/万元;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环保投入比例达到20%以上。

       四、产业发展
       (一)发展方向
       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做大炼油乙烯工业,做强合成材料产业,做优化工新材料行业,加强产品的深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使我市石化产业在品种、质量、技术和效益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1.炼油行业。优化改进现有炼油工艺,发展清洁、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提高成品油质量,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汽油、煤油、柴油达到国五/国六标准,实现产品清洁化;开发炼油配套的“三剂”(催化剂、添加剂、助剂)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高酸重质原油加工技术,发展高酸重质原油加工。
       2.烯烃行业。乙烯下游重点发展环氧乙烷/乙二醇、醇醚、乙醇胺、苯乙烯、醋酸乙烯、PVA、EVA、VAE、POE弹性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表面活性剂、减水剂等产品,实现品牌化、高档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丙烯下游重点发展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酸酯、丁辛醇、环氧氯丙烷、丙烯腈等产品,延伸发展BOPP包装膜、特种聚醚和聚合物多元醇、PU涂层树脂、特种环氧树脂、MMA、PMMA等产品;碳四下游重点发展顺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苯橡胶、ABS树脂、氨纶等产品;碳五和碳九下游重点发展异戊橡胶、石油树脂等产品。同时,突出发展以乙烷、丙烷等原料生产乙烯、丙烯和以甲醇为原料生产烯烃技术,积极推广以重油为原料生产乙烯和丙烯的CPP技术,拓宽乙烯裂解原料来源。
       3.芳烃行业。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苯为原料,重点发展苯乙烯、己内酰胺、己二酸等产品;以甲苯为原料,重点发展聚氨酯等产品;以甲苯和二甲苯为原料发展对二甲苯(PX)、对苯二甲酸(PTA)、苯酐等产品。   
       4.化工新材料行业。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重点发展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弹性体,包括丁基橡胶、异戊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异戊二烯乳液等;特种工程塑料,包括聚碳酸酯、尼龙66、改性聚苯醚、K树脂、PTT、PBT、PC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共聚聚酯、聚酰亚胺、工程塑料合金等;化学建材,包括型材、大口径管材、铝塑复合管材、管件、高档室内装饰板材、包装片材等;高性能纤维,包括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PBO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等;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二氧化碳降解塑料、聚己内酯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吸水性树脂、高活性聚异丁烯、特种酚醛树脂、EVOH树脂等。
       5.精细化工行业。按照专、精、特、新的原则,重点发展工业涂料、胶粘剂、电子化学品、表面活性剂、染料系列,包括纺织用染料系列喷涂染料、壁纸水性涂料等、水处理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工业涂料,包括汽车涂料、光固化涂料、硅丙建筑乳胶涂料、高性能氟碳涂料、重防腐涂料等环境友好和高性能涂料;胶粘剂,包括聚氨酯密封胶等环保型、专用型胶粘剂;电子化学品,包括高附加值的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碳酸乙烯酯、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特种环氧树脂等品种;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品种;水处理化学品,包括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酰胺等品种;以及食品防腐剂、加工助剂和其他精细化工产品及原料等品种。   
       (二)重点发展产业链                                
       围绕石油、天然气、煤炭、甲醇等资源,按照“由重化工到精细化工、由单体材料到成型产品、由主要产品到配套产品”的原则,依托炼化一体化、多元化烯烃等龙头项目,以上中下游产品关联互动为牵引,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能量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产品链,带动轻工纺织、橡塑制品、航空航天、远洋造船、汽车装备等行业的发展,实现上中下游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产品有机衔接和资源利用与效益的最大化。
       1.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乙烯炼化一体化、乙烷制乙烯、甲醇制烯烃(MTO)等龙头项目产出的乙烯、丙烯、碳四、碳五、芳烃、乙烯焦油等石化产品为原料,重点发展聚烯烃、聚酯、合成橡胶等产品链,形成由原油到成品油、石脑油、烯烃、芳烃、聚烯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石化基础产品和原盐为原料,重点发展聚氯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醋酸乙烯等产品链,实现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有机结合。
       3.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石化基础产品和天然气为原料,重点发展工程塑料、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产品链,延伸发展表面活性剂、减水剂、橡塑助剂、感光材料、涂料、农药、化学医药等行业,形成完整的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4.能量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
       利用石化及关联产业回收的副产品和废弃物,重点发展能量回收和循环利用、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副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品链,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重点发展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天津石化产业将重点发展六大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产业集群:即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基础炼化产业集群、原料多元化及低碳化发展的石化中下游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高端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及研发转化产业集群、石化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1.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群
       重点推进中俄炼化一体化及相关配套项目,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炼油乙烯结构调整改造等龙头项目,承载石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对基础原料的需求。重点发展基础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原料等大宗产品。延伸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丙烯酸及酯、苯酚丙酮等产品下游产品链。
       2. 原料多元化及低碳化发展的石化产业集群
       重点推进渤化集团“两化”搬迁改造、澄星集团重油制芳烃等项目,发展以甲醇为原料的MTO路线,以乙烷、丁烷和凝析油等轻质原料裂解路线,以重质原油为原料的CPP路线,为石化产业提供多元化的烯烃供应途径。提升改造传统化学工业,延伸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产品链。
       3. 化工新材料高端产业集群
       重点推进南港工业区精细化工基地和中沙天津石化、中国化工蓝星、长芦新材料园建设,发展高性能树脂、新型合成纤维原料、高性能合成橡胶等化工新材料产品和电子化学品、加工助剂等专用化学品。
       4. 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产业集群
       重点推进南港工业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整合热电装置、海水淡化、工业制盐、工业气体、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装置,形成完善的公用工程自配套体系,实现能量、物料的循环综合利用。利用海水资源,发展循环冷却、海水淡化、海洋化学品、新型制盐产品链;利用废物资源,发展有机固体废弃物焚烧、无机固体废弃物制新型建材和废水综合利用资源再生产品链。
       5. 科技创新及研发转化产业集群
       建设南港工业区石化研发孵化转化基地,以产业创新基金为引导,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形成以创新孵化器、创新产业加速器为载体,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生物制药、石化工程设计、石化装备为方向的创新特色区。组建天津石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网络设计协作平台,开展创新项目协作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协作竞标体系。设立天津石化产业研究院,围绕产业链前端、价值链高端和研发资源集聚的要求,吸引国内外石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资源,整合天津现有科研机构,集中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成高水平研发企业的聚集区、高素质科技人才集聚的标志区、高水平研发成果转化的示范区。
       6. 石化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以天津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平台为基础,开展石化产业专项产业链融资租赁业务、专项保理业务和保险业务,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系、集聚国际金融资源。推动石化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设立石化产业创新基金、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建立节能减排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咨询、节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坚持以市场换投资,发展石化装备产业,形成集研发设计、成套设备制造、零部件供应、技术服务一体化的石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四)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 
       1. 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着力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实现用现代石油化工改造提升传统化学工业。依托中沙新材料园、中俄炼化一体化、澄星重油制芳烃项目及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化工、天津渤化集团等企业,引进有资源优势的国外公司,以乙烯炼化一体化、甲醇制烯烃(MTO)等为龙头项目,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大中国海洋石油渤海油田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开采力度,提升全市油气资源保障能力。
       (2)着力推动存量企业异地搬迁改造,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集约化、集聚化发展。按照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及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制订搬迁企业实施方案,推动存量企业异地搬迁改造。逐步关停分散在各区县的小化工企业,将优质企业逐步向南港工业区迁移,提高产业集聚度。
       (3)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规划衔接,强化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整治力度,提升安全能力,强化安全保障,建立石化产业安全生产责任长效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各级政府属地责任。加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规划衔接,调整完善优化危化品产业规划与布局,完善危化品从业单位风险控制体系。加快淘汰高风险产品及工艺,提高危险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建立全产业链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提升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4)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实现资源能源统筹配置。遵循“一体化、系统化、国际化”的理念,集中规划港化一体化、管输一体化、港口物流一体化的集疏运大交通体系。统筹配置供水、供电、燃气、仓储等功能完善的基础资源保障体系。统筹平衡建设项目用海、用地、环境、能源等资源配置体系。集中建设公用工程岛,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能源梯级利用。
       (5)着力推动“互联网+能源化工”行动计划,打造智慧石化园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制定并实施“互联网+能源化工”行动计划,把园区的安全监控、环境保护、应急管理、原料互供、物流仓储以及现货交易、商品定价、支付结算、融资服务、交割保税、数据咨讯、信用查询等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相结合,建设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贸易电子化、金融自由化和交易便利化,培育石化和化学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 
       (6)着力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推进产业和服务对接合作,实现协同融合发展。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吸引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化工及中化国际等石化央企总部、地区总部及研究设计单位来津发展。借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集高端科技要素,建设石化研发转化基地。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重点企业“走出去”,支持过剩产能“转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7)着力推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产业和项目准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加强项目准入管理,实行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及其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化工项目。建立退出机制,强化安全、环保、节能等约束指标,严格监督管理,淘汰落后产能,达不到标准的坚决关停并转。
       2. 重大项目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依据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建设一批石化及配套项目。上游以乙烯炼化一体化、甲醇制烯烃(MTO)项目为龙头,重点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等大型石化项目;中游建设、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PX、聚酯等百万吨级大型石化项目;下游利用石化及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建设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对苯二甲酸、聚氨酯、聚醚多元醇、合成橡胶、化工新材料、塑料制品等中下游深加工项目。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3900亿元,主要包括:
       (1)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石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两大油田企业预计总投资1200亿元,实现原油产量4000万吨/年、天然气产量20亿立方米/年。
       (2)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两化”搬迁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294亿元,建设两套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80万吨/年聚氯乙烯、6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30万吨/年聚乙烯、2套30万吨聚丙烯、20环氧丙烷/45万吨苯乙烯等装置。
       (3)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乙烷裂解制烯烃项目。预计总投资40亿元,主要建设10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及配套设施。
       (4) 中俄东方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亿元,建设16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150万吨/年芳烃等装置。
       (5)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炼油结构调整及成品油升级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80亿元,主要建设对现有炼油装置实施结构调整配套建设炼油二次加工装置。
       (6)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聚碳酸酯项目。预计总投资110亿元,主要建设26万吨/年聚碳酸酯、24万吨/年双酚A等配套装置。
       (7) 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预计总投资400亿元,建设两个规模千万吨级LNG项目。
       (8) 江苏江阴澄星实业集团重油制芳烃、加工PTA、PET项目。预计总投资324亿元,建设600万吨/年重油制160万吨/年芳烃、220万吨/年PTA、110万吨/年PET等装置。
       (9) 天津南港工业区润滑油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引进壳牌、加德士、BP、长城、昆仑、林献等项目,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润滑油生产和销售基地。
       (10)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内蒙基地及临港优化填平补齐项目。预计总投资506亿元,实施渤化集团内蒙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临港优化填平补齐项目。其中:内蒙基地投资457亿元,建设40亿方煤制天然气、180万吨煤制甲醇装置及配套设施;临港经济区渤化园对现有区域存量进行优化提升,填平补齐。
       (11) 天津南港工业区公用工程项目。预计一期工程投资262亿元,建设热电联产、海水淡化和工业制盐、污水处理和工业气体等配套公用工程项目。
       (五)资源和能源平衡
       1.土地平衡。按照100亿元/平方公里投资强度,预计新增用地25平方公里,加上仓储、物流、公用工程等配套产业及道路、绿化用地,共计40平方公里,全部通过南港工业区围海造陆解决。同时,通过盘活现有存量企业土地资源,实施老化工企业异地搬迁,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2.原料平衡。依据规划的产业链和项目的初步产品方案,主要原料有原油、甲醇、乙烷等资源,以及原盐、硫酸、LNG等原辅料。原油预计年需求量约4000万吨,主要依托进口原油解决。同时利用中国海油渤海油田、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两大油田部分油气资源,为我市的原油需求提供保障。天津港将建成2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原油年接卸能力将达到4000~5000万吨,可保证资源供应的运力需求。甲醇预计年需求量约500万吨,主要依托渤化集团现有装置50万吨/年生产能力、内蒙古能源基地规划产能及海外进口解决原料需求。原盐预计年需求量约400万吨,主要依托现有海盐生产能力245万吨,以及海水淡化和工业制盐项目副产原盐产量240万吨解决。氢气、氧气、LNG等其它辅助原料主要依托园区配套公用工程提供。
       3.能源平衡。预计到2020年新增用水量30万吨/日,用电负荷1000兆瓦,蒸汽负荷2000吨/小时,标煤200-300万吨/年、天然气30亿立方米/年,污水处理20万吨/日。煤炭主要由我市内部平衡。天然气主要来源依托大港油田、渤海油田、陕北气田及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LNG等项目。通过建设南港公用工程项目,集中满足对电力、蒸汽、淡水、工业气体及污水处理的需求。
       4.环境平衡。严格执行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坚持行业内上新代旧、上新改老,制定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补偿政策,实施老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严把新建项目工艺技术及装置水平关,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环保排放总量不突破现有环境总量,新建项目增加的排放指标通过削减现有存量的排放量解决,力争实现增产减污。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总体要求,坚持“产业集聚、港化联动、统筹配套、生态优先、优化调整”的原则,依据天津现有石化产业存量基础、环境容量、港口条件、土地资源、交通运输等综合因素,天津石化产业将逐步向南港工业区集聚,大港区域主要依托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实施扩能改造、优化提升;临港区域将以渤化集团渤化园为基础控制规模、填平补齐。其它区域严格禁止新增规模,着力发展南港工业区,建设世界级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二)分区布局
       1.南港工业区
       南港工业区是未来天津石化产业的重点聚集区和重大石化项目的承载地。南港工业区将利用港化一体化的优势,依托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工及天津渤化集团等企业,突出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相结合的特色,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上下游互动共建,形成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为骨架,以资源及能量综合利用为脉络的“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成项目布局有序、产业关联紧密、资源能源共享、公用工程统筹、生态环境友好的世界一流化石化产业基地。
       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规划布局为“一区、一带、四园、六基地”。
       一区:即建设200平方公里南港工业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一带:即在南港工业区西侧,独流碱河南岸,沿津岐公路建设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公里的绿化隔离带,实现南港工业区和大港油田生活区之间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
       四园:即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先进装备园和公用工程园,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先进装备、新能源及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同步建设配套铁路、公路、码头仓储物流及公用工程,由西向东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业园区。
       六基地:即规划建设石油化工、润滑油、精细化工、能源储备、新能源、石化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基地。
       2.大港石油化工区                                                                                                   
       大港区域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中石化天津分公司1250万吨/年炼油、20万吨/年中型乙烯,中沙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配套项目和渤化集团精细化工基地。“十三五”将依托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等现有产业基础,实施炼油乙烯结构性调整及成品油质量升级改造工程,以及环境治理项目,逐步建设成国内领先、产业链完善的炼化一体化的基地。大港海洋石化园区及周边现有高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质企业逐步搬迁至南港工业区。
       3.临港经济区化工区
       临港区域总面积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渤化集团永利天碱搬迁改造工程、大沽化工50万吨/年苯乙烯、40万吨/年ABS树脂及12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乐金渤海35万吨/年VCM、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烷脱氢、仁泰化学聚苯乙烯、乐金渤天6万吨/年SBS等项目。“十三五”将以渤化园为基础,对现有永利天碱、大沽化工和LG等装置进行优化提升,在现有区域内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成特色突出的海洋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4.其它区域
       除南港工业区、大港石油化工区和临港经济区化工区外,其它区域严禁新上石化化工项目,关闭现有高污染的化工企业,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逐步向南港工业区搬迁,提高产业集聚度。按照天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实施渤化集团“两化”搬迁改造,在南港工业区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产业园,以MTO、乙烷裂解制烯烃项目为龙头,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延伸产业链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适时启动中国化工蓝星天津石化厂搬迁改造,在南港工业区规划建设中国化工蓝星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发展以炼化装置为龙头的化工新材料项目。
       5.石化研发转化基地
       依托规划和项目,在南港工业区建设石化研发转化基地,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围绕产业链前端、价值链高端和研发资源集聚的要求,引进国内外石化领域研发机构,整合现有科研机构,集中建设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推进石化产业向绿色、生态、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建成高水平研发企业的聚集区、科技人才集聚的标志区和研发成果转化的示范区。

       六、安全和环保
       (一)突出循环石化实现持续发展
       1.建立小、中、大三位一体循环体系。企业层面实现从源头到生产全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石化园区层面通过企业间资源、能源和副产品的共享互换,实现园区内企业的互利共生、物质的循环利用、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社会层面通过集中建设公用设施,提供基本石化原料,实现园区与周边地区之间原料、能源和产品的链接。
       2.建设石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按照装置大型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优化提升引进项目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构建结构合理的石化产业体系。建立以石油炼制为源头、乙烯项目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原油、成品油及裂解料、乙烯、基本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上、中、下游企业间和原料、产品有机衔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3.建设公用工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改变传统的自成体系、多头建设的模式,集中建设以“水电汽气污”多联产项目为核心的公用工程岛,以热电联产为核心,以海水淡化及工业制盐为主线,将发电、海水淡化、工业制盐、海水化学品提取等项目有机结合,实施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通过海水循环冷却、发电余热回收、浓海水制盐、废渣制新型建材,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降低公共产品成本。
       4.建设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源头推动产业链—资源—生态三者间的协调互动,重点规划建设能源循环系统、水资源循环系统、副产品循环系统和废弃物循环系统,实现能源、资源利用的最佳整体效益。
       (二)突出低碳石化实现绿色发展
       1.推广清洁和低碳应用技术。严禁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推广环保型技术、工艺和设备,石化行业重点推广原油深加工、乙烯、化纤、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行业的节能新工艺、新设备;化工行业重点推广离子膜法制烧碱、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最低排放。鼓励发展清洁燃料、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技术,最大限度减少CO2的排放量。
       2.推进CO2资源化和规模化利用。园区热电及化工企业产生的CO2进行回收,开发二氧化碳驱,替代传统水驱方法,注入油田可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2%,注入气田可增加气体采收率10%,而且节约大量水资源,降低含油废水的排放。同时,利用回收的二氧化碳,可生产降解塑料、碳酸盐化合物等。采用二氧化碳保鲜技术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可节电50%以上。
       3.推进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建设多联产公用工程项目、LNG气化吸热与空气液化放热相结合的空分装置、集中焚烧有机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生产中低压蒸汽等途径,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建立海水、淡化水、再生水、循环水等多级循环、梯级利用的水循环体系,实现分级、分质供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4.推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水集中处理。整合和优化配置环境资源,推进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实现园区污染物排放的削减平衡和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控制系统,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建设固体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实行分类处置、集中处理,提高综合利用率。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新建、升级石化工业集聚区要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物治理设施。2016年底前,现有石化工业集聚区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中水回用装置,提高中水回用率。
       (三)突出安全石化实现和谐发展
       1.建设园区全封闭管理体系。南港工业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和监控区域全覆盖。建立园区边界物理隔离封闭防护、进出园区道路门禁、重点企业内部封闭三个层次的园区封闭管理系统,并与园区整体应急体系联动,形成“物理防护”、“技术防控”与“人为管控”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立体可控的全封闭管理体系。
       2.建设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参照世界先进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监测、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系统集成等技术和装备,建设南港安全应急一体化指挥平台。设置气体排放监测、液体排放检测、重点部位视频监测、重点部位易燃易爆自动预警、边界封闭、消防、应急救援等十个子平台;超过300个公共检测监控点;涵盖气体、液体、固体等多种形态,温度、压力、成分、浓度等多项指标,丙酮、丙烯醛、溴化甲烷等近30个气态排污因子及近10个液态排污因子。实行检测监测在线双保障体系,监控区域全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保证24小时全天侯监控。采取景观河道布设与防事故污水建设结合、消防多重立体保障、全方位应急救援保障,实行应急保障信息系统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环境保护、安全预防和应急保障一体化。
       3.建设环境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设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贯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的机制,推进企业执行与国际接轨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强化污染源和风险源的监督监管,实施全方位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建设全方位的环保安全监测系统,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运用非点源示踪技术,强化重点污染源和风险源的在线不间断监测,重点水污染源按照有关要求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实现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的监测,提高环境污染物和风险源的监测水平。建设园区环境监控中心,通过对环境中一系列元素的测定,获取非点源污染的信息及各非点源对污染物的分配,为园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数据。
       4.建设社会稳定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逐步提高群众对石化产业的认知认可度。组织有关专家、专业机构、公益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发挥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产业信息,积极开展社区走访、专栏宣传、专题讲座、公众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进一步完善重大石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加强项目信息公开,决策前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高度关注社会舆情,将社会稳定风险高的项目挡在门外。进一步完善针对石化产业的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社会稳定。

       七、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天津石化产业重点建设以南港工业区为核心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进一步提升石化产业投资环境,确保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提出如下保障措施。
       (一)健全政策机制
       1.建立严格项目准入机制。新建石化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南港工业区,鼓励符合产业导向和政策的现有化工生产企业搬迁进入南港工业区聚集发展。研究制订石化化工项目准入标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园区。建立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2.强化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订促进我市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优化现有存量,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端产品,培养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使用国产化技术装备,优先支持采用国产化技术装备的项目建设。
       3.强化安全环保监管。深入研究并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严格现有企业生产装置运行监管,加大惩处力度。通过加强日常检查、异地巡检和专项治理,提高安全环保水平;畅通举报渠道,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违规事件,从严处置特大事故,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督促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违法违规设立的企业一律予以关闭。
       4.鼓励企业联合重组。鼓励大企业采取强强联合、优化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使资本

上一篇: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18—2025年)
下一篇:天津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